Search

【3Q給台灣的提案14:綠能基建 台中創新】

許多人對綠能的質疑,是綠能(風電...

  • Share this:

【3Q給台灣的提案14:綠能基建 台中創新】

許多人對綠能的質疑,是綠能(風電、太陽能)因受環境影響,無法當作「基載能源」,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說到電力,我就講個故事,1870年代,愛迪生和斯萬(Joseph Swan)都開發出可靠的燈泡,1880年代,比較有生意頭腦的愛迪生設立發電站,開始賣電,同時,第一具驅動製造業機具的馬達誕生。然而直到1920年代前,美國的工廠,甚至新開設的,都還是以龐大低效率的蒸汽機當動力,為什麼呢?

雖然當時電價不便宜,然而蒸汽機工廠壞處多多,鍋爐龐大、零件複雜、需要隨時有人顧著傳動皮帶和各個傳動軸的潤滑油狀況,還有火焰高溫的不適與風險,對比佈局簡單、可依生產線配置、工作人員安全與效率提高的電力工廠,潛在成本更大。

但老闆們還是遲遲不肯拆掉他們的「基載鍋爐」,原因只在於,他們和工人的習慣思維,全都被持續百年的蒸汽機邏輯束縛,以至於不敢大膽投資,思維的轉變,晚了技術50年時間。

好啦,講完故事,要讓綠能打破基載迷思,重要的在於整個電力網路的革新,而不只是發電方式,因此重要的有以下三點:

1. #智慧電網:能偵測電力供應端與使用端狀況,並利用資通科技調整電力生產與輸配,並搭配智慧家電與工廠,例如依據電力供應狀況幫洗衣機、烘碗機、電動車排程;或在離峰時段進行自動生產等。目前,政院已有《智慧電網總體規劃方案》,預計在2030年前完成再生能源併網、發電量預測與快速調度、智慧輸電、配電、用戶終端建設,預期2025年達成27GW再生能源併網,並達成國內產業430億年產值。

2. #儲能技術:要讓多餘的綠電儲存,在用電高峰時使用,就需引進新儲能技術,例如改進電池儲能系統能量轉換裝置(PCS)、電轉氫能(電解水產生氫氣,並儲存使用)、電轉壓縮空氣(在深井儲存壓縮空氣)、抽蓄電廠(離峰時將水抽到高處以位能儲存,如日月潭),加速與風電與光電配套的儲能系統,便能構成穩定度提升的「準基載」電力容量。

3. #分散發電:結合「陽光屋頂百萬座計畫」、「公民電廠」等現有計畫,配合具自動跳脫、復電能力的智慧微電網系統,可以鼓勵民間「發自己的電」,而減少輸能消耗與分散風險,但在浮動費率與獎勵措施方面,詳細辦法還是該滾動檢討。

智慧電網,大規模儲能技術,大都還要15~20年時間才能建構完成,但隨著技術進展,相關成本正逐年降低,且已是美、日、韓、歐盟重點發展的目標。台灣不能再停留於「等待綠能成熟再用」,而是要「現在積極投入」,在5年之內快速擴充綠能基建!

而台中可憑藉著本身的精密工業、電子工業基礎,加上距離風場不遠的特性,發展相關產業鍊,並在台中港建立綠能儲能與智慧配電示範場址,並可提供中火空汙季節降載的供電保險,未來靠「創新台中」讓「綠能普及」,將不是夢想,而是基礎又進步的理念!


Tags:

About author
台灣基進台中市第二選區霧峰、沙鹿、大肚、烏日、龍井選區立法委員。 國立高雄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經歷 新都慢速壘球協會 網管 兔將視覺特效 立體製作總監 汪達創意 執行長 作品 微電影 台灣如龍 製作人 電影 幸福路上 執行製片 電影 寒戰二 立體製作總監 電影 華麗上班族 立體製作總監 電影 Kano 特效專案經理 電影 風暴 立體專案經理 等21部作品 社團 高雄市牙醫公會壘球隊 教練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壘球隊 教練 高雄市夏綠地壘球隊 隊員 電影製作、企業管理、活動統籌 講師 電影、節目 台語配音員
3Q 陳柏惟
View all posts